第580章 涪陵之战(下)(1/2)
伴随着袁军话剧团的表演,涪陵城中也出现了隐秘的变化。
在袁军兵临城下时,城中人心浮动,暗流涌动。很多有钱有势的人早在袁军到达之前就逃往益州内陆,但大部分留下来的民众都是普通百姓。他们生在涪陵,一切生计都在涪陵,无法背井离乡生存。老百姓的厌战情绪很大!而且蜀中的情况和三国其他地区的情况不同。益州地区在袁尚攻伐之前,几乎没有大规模的战斗爆发过。刘璋坐拥十几万军队,但是暗弱无能,倒也是给这一方的百姓带来乱世中难得的和平和宁静。
益州百姓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紧张和恐怖的战时情况,所以对此都十分不适应。作为老百姓,他们不在乎谁是益州之主,不管谁当君主他们都要劳作忙碌,只要不打仗,有温饱,上层的人斗来斗去,对老百姓无所谓。刘璋做君主也好,袁尚做君主也好,益州百姓都没有意见。
但是打仗他们就有意见了。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谁强就站谁的队伍!如今袁尚统一了益州以外的天下,几十万大军叩关,老百姓才不管谁对谁错,只要不打仗,只要自己不死,谁强就给谁跪下。
因此城中逐渐响起一种声音,那就是投降袁尚,免除兵灾。
谣言在城中四处散播,让人们对刘璋的统治产生了怀疑和不满。军民之间的怨言越来越大,种子在人心中生根发芽,慢慢地蔓延开来。
在军队中,一些将士们私下里纷纷表达出不愿意继续跟随刘璋对抗袁军的想法。他们认为刘璋是一个无道的君主,没有必要为他而战。他们开始怀疑刘璋的领导能力和决策是否正确,甚至开始私下里商量着要采取行动。
人心浮动,暗流涌动,城中的气氛变得紧张而不安。将领们开始谨慎行事,生怕被卷入到即将到来的动荡之中。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立场和选择,是否要继续支持刘璋,还是要寻找其他出路。
西蜀虽然有兵,但是这些兵多年未曾一战,没有战争的洗礼,非要说某一支军队强大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这些士兵乃至将领从来没有真正的参加过战斗,所以真的当袁军气势汹汹的来到涪陵时,大部分将领和士兵都是恐慌和畏战的。
这个就是经验欠缺带来的心理负面影响。
反观袁军,很多将领和士兵这些年没有一天不打仗的,对战斗对战争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的决战之心非常沉稳,在压力中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清醒。
涪陵将领中的最高层三人,刘贵是夜以继日的防守随时提防袁军攻城。而孟达和张翼则是已经开始包藏祸心。袁军话剧团的内容他二人都记在心中,二人都是有野心成就一番功名之人,内心当中都对战国时期的张仪心驰神往!如今二人的官职只是个副将,刘璋又暗弱无能,因此对着二人来说,如果投降袁尚,反叛刘璋,给他们带来的收益是很大的。先不说敌我双方实力的差距,就说官职方面,投降袁尚很有可能日后就能混个益州的大将之职务。总比跟着刘璋,在刘贵手下做个副将强多了。
因此孟达和张翼二人便私下串联,相互试探一番后,都表明心迹,想杀了刘贵,投降袁尚。刘贵武艺稀松平常,张翼之武艺杀之不难,孟达心思深沉,设立埋伏暗算刘贵也是手拿把掐!二人二一添作五就制定了一个杀刘贵的计划。之后用刘贵的人头去袁尚那边换取高官厚禄!
这就是人性,在袁军高压态势之下,张翼和孟达两个本就对刘璋没有什么忠诚度的武将,自然想换取更大的利益。这也是袁尚当初为何非要张松千方百计把这二人安插在刘贵身边的原因了。
就是因为袁尚看透了二人的人品,不必自己攻城,这二人极大概率会有惊喜送到袁尚眼前。
且说这日午后,刘贵照旧是在城头与士兵们一起用餐,之后观察城下局面,因为多日疲劳,刘贵有个习惯就是午后会下城休憩一会。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